文明家庭优良家风代代传承 抗美援朝老战士教育子女“见先进就学”
2023-05-26 16:18:44
来源:长江日报
![]() 刘万炎和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在小区里合影。 家住东湖高新区南湖锦城社区的刘万炎老人今年90岁了。他年轻时当兵参加过抗美援朝,复员后支过边,“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国奉献精神成为优良家风代代传承,大家庭中三代走出7名党员。近日,他的家庭获评“2021—2022年度武汉市文明家庭”。 5月24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他的家庭,探访其家风传承的故事。 舍小家为大家,老人树立好榜样 刘万炎1933年出生,1952年他响应国家号召,瞒着父母和兄妹报名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远赴朝鲜作战,保家卫国。 在朝鲜战场的最前线,他凭着过人的胆识多次成功完成任务,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两次,团部嘉奖令两次。 1957年,从朝鲜凯旋,回到老家武汉,在商业部门工作,而后又调到青山支援武钢建设。1965年,为响应党“调一批商业干部和知识青年支援少数民族地区,从事商业工作”的号召,刘万炎克服困难,告别妻儿,“舍小家为大家”,主动请缨到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工作,担任商业局贸易公司党支部书记、商业局党总支委员……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艰苦地区一干就是6年。 “当时家里有老有小,作出这个决定很不容易,但是国家有需要,我觉得一名党员就应该顶上去。”时隔58年,刘万炎仍清晰记得当时的想法,“我知道支边条件很艰苦,但我有思想准备。” 8年后,刘万炎调回武汉工作,参与当时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傅家坡长途汽车客运站建设,担任第一任站长。1983年,因妻子生病,他内退回家全心照顾妻子。 “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 “在我们兄妹五人小时候,父亲一腔热血投入到支边等工作中,家庭的重担落到母亲身上,母亲任劳任怨,身体累病了。”刘万炎老人的二儿子刘革说,母亲在生产队有时累得偷偷流泪,但她从不在孩子面前抱怨父亲。 刘革说,1996年,母亲病情加重,需要做肾透析,从最初的一周透析一次,到一周二次甚至三次,父亲每次都耐心地陪母亲到医院做透析,直到2011年母亲去世。 2007年,在省客集团工作的刘革通过组织考察,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他回家告诉了父亲。“父亲很开心,还送给我这位新党员一句话‘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刘革一直牢记着父亲的这句教诲,工作、生活中一直要求自己按照这个标准去做人做事。儿子成年后,他也以这个要求来教导儿子。 对于老人的言传身教,刘革的妻子彭维香深有感触。“刘革年轻时曾经很调皮,公公经常跟他聊天,悉心引导,帮助他找到正确的方向。”她认为,一个家庭“上孝父母下教子女”非常重要。“我们也有样学样这样教导儿子,儿子现在也是一个工作非常认真、懂得孝顺长辈的人。” “父亲一生洁身自好,不抽烟不喝酒,现在每天喜欢做的事就是坐在阳台上看社区送来的《长江日报》,了解国内外大事,关注武汉发展。”在刘革的二姐眼中,父亲是一个对子女要求很严格的人,哪怕是他们成年后,父亲看到他们如果穿着“奇装异服”也会当场批评。“我们这个32人的大家庭中,也正是在老人的影响和引导下,走出了7名党员,他们之中有4名为退伍军人。”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头条资讯
2022-05-17 18:45:39
2022-05-17 18:45:39
2022-05-17 18:45:39
2022-05-17 18:45:39
2022-05-17 18:45: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