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区长江江豚首次放归长江
2023-04-26 14:48:50
来源:长江日报
![]() 工作人员将江豚转运至人工蓄水池内等待放归 ![]() 4月25日,江豚放归长江后露出水面 4月25日上午,在迁地保护区受到精心呵护的4头长江江豚,分别在石首天鹅洲和洪湖新螺段放归长江。据悉,这是国内首次尝试将迁地保护的江豚放归长江,形象地称为“野放”。从迁地“保种”到回归长江自由“泳动”,这一步,国内的科研人员和管理机构走了30多年。 25日清晨,石首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郝玉江博士,来到一个临时圈养池边,仔细观察池中2头江豚的状况。 在这里照看江豚15年的饲养员丁泽良,很是不舍。“江豚很聪明,它们认得我!但是放归长江是好事,那里才是它们的家!” 2022年底,为应对极端干旱气候,这2头江豚从天鹅洲故道转移到网箱中暂养。 它们都有自己的昵称,分别是13岁的雄豚“放放”和5岁的雌豚“闺闺”。 此次放归长江,有一个“软释放”的过程——先将它们转移到石首江段的蛟子河口汊江水域,让它们逐步适应长江干流,然后在合适时间释放入江。 与此同时,在洪湖新螺段保护区,正在放归2头5岁的雄性江豚。 在放归长江的那一刻,2个小家伙很是欢快地冲入江中,摆一摆尾巴,打出一个小小的弧线,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克雄介绍,2021年4月,它们作为“先遣队员”从天鹅洲故道迁至老湾故道,进行了持续两年的适应性训练(形象称为“野训”或“野化”)。 王克雄说:“观察发现,这2头江豚已经较好地适应了老湾故道的生态环境,具备在长江干流捕食和躲避航行船舶的能力,释放后在长江干流成活的概率非常高。” “30年前,要做的是迫在眉睫的‘保种’工作。”郝玉江说,“现在,江豚的最新统计数据是1249头,首次实现了江豚繁育基数止跌回升;随着长江大保护、长江十年禁渔的政策推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将一部分受过‘野训’的江豚放归长江正当其时,将有助于长江江豚自然种群的恢复,有利于长江生态向好。”他的视线投向了更远的江际,那里,放归江中的江豚再一次欢快地冒头吐水。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头条资讯
2022-05-17 18:45:39
2022-05-17 18:45:39
2022-05-17 18:45:39
2022-05-17 18:45:39
2022-05-17 18:45: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