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谢君伟、邹靖:长安三万里,亦是理想三万里
“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在。” “长安三万里,也是理想的三万里。” “诗和远方跨越千年,映射到今天每个人心中,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长安种下了一颗种子,创作者和观众让它发芽、开花,中华文化也将更好地传播、传承下去。” 这个夏天,无数观众随着《长安三万里》“穿越”大唐盛世,听高适娓娓道来与李白的故事,被一首首熟悉的唐诗重燃起对诗词的热情。截至发稿前,《长安三万里》票房已突破16亿,成为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TOP3, “唐诗热”“李白热”也因此持续发酵。 前不久,《长安三万里》导演谢君伟、邹靖接受新华文娱·正文艺专访,分享了电影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他们作为电影人,将传统文化传播传承的初心与决心。 1. 在孩子心中埋下文化的种子 “选取48首耳熟能详的诗词, 就是想唤回大家儿时的记忆。” 很多青少年观影时, 都在影院里跟着主人公默默吟诵。 《长安三万里》导演邹靖介绍说, 对于小朋友而言, 它相当于埋下了一颗文化的种子, 当他们再过10年、20年, 回头再看这部影片, 一定会有新的感悟; 而对于成年观众而言, 看诗人的人生,也是看自己的人生, 历史洪流中的抉择, 对当下的我们也有指导意义, 能够引发很多成年人的共鸣。 2. 长安三万里,映射在每个人心中 何为《长安三万里》? 在导演谢君伟看来, 长安三万里,也是理想三万里, “长安作为理想的代名词, 它是永存的, 即使肉体消亡, 诗和远方这种精神的东西也是长存的。” 它跨越千年, 透过一样的月光, 映射在今天每个人心中。 谢君伟说,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也正是电影《长安三万里》想要表达的主题。 3. 高适和李白,一条线上的两个极端 在《长安三万里》电影中, 高适和李白, 同在官场,同为诗人, 同样有理想和抱负, 却像极了一条线上的两个极端。 导演介绍说, “李白自由潇洒,高适耿直踏实, 用高适的视角讲述长安三万里的故事, 便更加有戏剧冲突和张力。” 同时,不同的出身背景, 不同的人物性格, 造就了他们不同的人生轨迹, 也代表着中国人不同的性格品质。 李白是感性的, 在追寻梦想的路上潇洒自由; 高适则是理性的, 在实现理想的途中不屈不挠。 “不同人生、品质的展现, 都歌颂着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 4. 挖掘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给予现实意义 中国动画电影, 该如何展现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并将其更好地传承与弘扬? 《长安三万里》两位导演表示, 挖掘传统文化宝库, 一定要结合当下的时代精神, 打动观众的同时, 给予现实意义。 一如看到曾纵马狂奔、鱼鸟共舞的李白, 最后一袭素衣、一叶扁舟, 吟出轻舟已过万重山时, 便会忍不住联想到自己的心境, 人生中总会有一座又一座的山峰挡在你面前, 只要不懈地往前走, 属于你的风景终会出现。 |
头条资讯
2022-05-17 18:45:39
2022-05-17 18:45:39
2022-05-17 18:45:39
2022-05-17 18:45:39
2022-05-17 18:45: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