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明星

国家一级演员和艳丽:云南民歌在薪火相传中走向未来

2022-11-30 10:32:16 来源:中新网

  “云南民歌源于各民族的生活和劳作,充满对自然大地的眷恋,其原生态的曲调、唱腔需要建立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通过演出、教学等方式实现活态化传承。”近日,纳西族国家一级演员和艳丽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分享了她见证并参与的云南民歌“薪火相传”之路。

  和艳丽出生在中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从小唱着纳西族民歌长大。她介绍,纳西族民歌唱腔多元、内容丰富,以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为主要特点,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了不同时期纳西族人民的生活。

  2000年,著名歌唱艺术家、词曲作家胡松华成立“胡松华艺术研究室”,在云南丽江、迪庆等地开展义务音乐讲学并选拔种子学员,和艳丽凭借天赋入选前往珠海学习,一同入选的还有她后来的丈夫格桑顿珠。

  “那是我人生最宝贵的一段经历,是音乐改变了我的人生。”和艳丽回忆,与她同一批的还有藏族、彝族、佤族等十余名学员,胡松华以“广学古今中外法,扎根边疆保原真”为教学方针,严格教学,为其传授科学的发声方法,同时发扬特有的民族风格。

  和艳丽认为,目前,云南原生态民歌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接轨”的矛盾。一方面,许多具备天赋和潜力的民歌传承者在偏远地区,鲜有机会接受正规音乐教育和走向舞台;另一方面,专业音乐院校往往无法为学生“量身定制”保留发扬其民族特色的教学方式,亦难以实现传承保护。

  为此,和艳丽同丈夫格桑顿珠于2018年成立民族音乐传承发展工作室,在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选拔学生开展长期免费教学,以传承浓郁的民族风格、延续民族特性、呵护民族审美作为重要理念,发掘每个学生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艺术潜力,探索兼具原生态与“科班”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方式。

  同时,和艳丽夫妇还带着学生走进云南多地寻访民间艺人,教他们用专业方式搜集、整理民歌并进行乐理研究。她说:“云南民歌的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开展‘抢救性’保护需要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参与,在传承、教学、演出中保持活的生命力。”

  本月,和艳丽将在由中国新闻网、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主办的“民歌大观第五期·海鸥飞处彩云飞——云南原生经典民族音乐分享会”上演唱融合纳西族传统音乐与美声唱法的《老古歌》,她希望通过此次分享会吸引更多人走进在薪火相传中不断前进的云南民歌。(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头条资讯

热门推荐

本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我们会及时处理!

版权所有:公益法援社 备案信息:陕ICP备20230041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