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早发现早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不害“帕”

2023-04-17 13:45:33 来源:中工网
  今天(4月11日)是第27个“世界帕金森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专家提醒,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因疾病影响会逐渐受到限制,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照顾;帕金森病患者可以通过科学规范治疗有效控制症状,所以无需害“帕”。
  4月11日上午,新桥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医学心理科和疼痛康复医学科联合组织了帕金森病主题义诊活动,通过健康讲座、专病义诊、心理咨询、康复指导、术后调控等活动向大众科普了帕金森病规范治疗的相关知识。
  据了解,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65岁以上群体发病率达到1.7%,全球患者数量已超过500万人,并且其中的300多万人在中国,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帕金森病患者将增至500万人左右。
  该院神经外科主任吕胜青教授介绍,帕金森病从早期诊断到规范药物治疗,再到精准的外科手术治疗,以及全流程心理辅导和康复治疗是帕金森病患者需要坚持的日常功课,通过科学规范治疗,帕金森患者症状能得到有效控制,拥有高质量的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帕金森病患者也无需害“帕”。
  “帕金森病早期起病比较隐匿,同时症状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所以容易造成误诊。”神经内科副主任赵士福教授介绍称,目前临床上没有一个确定性的检查方法来确诊帕金森病,其诊断主要依靠专科医生的评估。帕金森病尚无法治愈,因此很多人谈“帕”色变。赵士福教授纠正到,帕金森病并不可怕,它可以通过药物实现长期控制,关键就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新桥医院神经内科陈晓燕教授介绍:“帕金森病的治疗目标,是在前期努力维持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并且尽可能地延长前期、缩短后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针对不同病程的患者,治疗策略不同。比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新兴的干细胞疗法等。所以随着医学的发展,帕金森的治疗前景还是比较好,患者及其家属都不应过于悲观。”
  帕金森患者心理负担非常重,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帕金森病的表观性非常明显,无论手抖、表情僵硬,还是行动迟缓等症状,一到中后期就特别明显。所以,帕金森病患者有很强的“病耻感”;其二,疾病进展到中晚期,药物的治疗效果明显下降,这也会给患者带来一些‘焦虑’。”
  医学心理科主任贺英教授建议,首先,要尽全力帮助患者改善运动症状,让他们行动如常人;然后要特别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医生会对患者的“病耻感”进行评估,并相应的配合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此外,医生应同时为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指导,让他们更好的帮助患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头条资讯

热门推荐

本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我们会及时处理!

版权所有:公益法援社 备案信息:陕ICP备20230041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