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受疫情影响部分老年人失眠 医生提醒:自我屏蔽负面情绪 克服“疫情焦虑”

2022-05-17 10:07:02 来源:北京日报

  近期,“疫情焦虑”成了不少老人失眠的诱因。北京回龙观医院睡眠门诊医生徐海婷提醒老年人:及时了解准确的疫情信息,不要听信来源不明的疫情谣言,同时要注意自我屏蔽一些关于疫情的负面情绪。

  “这段时间天天失眠,麻烦您给我多开点助眠药。”记者日前在回龙观医院睡眠门诊看到,年过七旬的朱女士一进诊室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她想“囤药”。朱女士告诉医生,北京出现疫情后,她几乎每夜辗转失眠,感觉自己浑身上下不舒服,担心自己被传染,还担心自己缺药,“万一哪天,受疫情影响开不到药了,我可怎么办?”

  徐海婷了解到,朱女士患有焦虑障碍,但经过有效的治疗,病情比较平稳。而过度担心疫情导致她近日焦虑加重,也造成了睡眠困难,失眠与焦虑形成恶性循环。为给老人心理上的安全感,徐海婷开了安全用量范围内的抗焦虑和助眠类药物。但针对朱女士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认知层面的矫正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

  “北京没有出现您担心的药品短缺迹象,就算小区封控了,医院也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保证患者的用药需求。”医生的话,给朱女士吃下了“定心丸”。同时,徐海婷告诉她做好防护、积极接种疫苗对防疫具有重要作用,提醒她多看权威发布,及时了解准确的疫情信息,不要听信来源不明的疫情谣言,同时要注意自我屏蔽一些关于疫情的负面情绪。在户外通风场所适当增加运动量,积极跟家人、朋友沟通。

  同样面临失眠问题的还有65岁的林女士。因为疫情,林女士的小外孙没法去幼儿园,当姥姥的她压力骤增,女婿被要求居家办公了,这也让她感到不自在。听说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强、传播隐匿,这让她陷入恐惧,“小外孙每天户外活动,万一被传染了怎么办?万一出了点闪失,没法跟女儿、女婿交代。”焦虑在林女士心里与日俱增,也让她时常夜不能寐。通过专业的问诊,徐海婷建议林女士首先应从行为习惯上进行改善和调整:白天尽量缩短“在床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多进行户外运动,增加接受自然光照射的时间;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如果经过行为调整,睡眠和情绪问题仍改善不明显,可再进行药物调整。(记者 孙乐琪)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头条资讯

热门推荐

本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我们会及时处理!

版权所有:公益法援社 备案信息:陕ICP备2023004175号-1